而国内房价在高位的情况下持续上涨,尽管可让各地的GDP增长保持高速(也是当前国内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)增长,但它一定会阻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产业的升级,并对居民消费具有的严重挤出效应,同时聚集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风险。
若以此估测,武汉已接近负债最高的城市。从截至2012年6月30日统计情况看,对已形成直接债务,未来各年应偿还情况:2013年310.59亿元,占22.06%,2014年311.76亿元,占22.14%,2015年143.35亿元,占10.18%,2016-2020年405.34亿元,占28.79%,2021-2025年90.38亿元,占6.42%,2026年以后24.13亿元,占1.71%。
谈及武汉近年备受争议的大规模城市建设,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多个场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据雷德超透露,2012年武汉城投自来水收入接近20亿元,燃气收入在30亿到40亿元之间。事实上,武汉并不是债务率最高的城市,但属于偏高的一类。有关武汉政府债务规模,坊间版本不一,但至今,武汉政府官方尚未对外披露具体债务细节2012年,在国内众多城市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背景下,武汉逆市增长——武汉2012年全市土地出让收益总额达949亿元,同比增长61%,收益总额全国排名第二,仅次于上海,而增幅达全国第一。
而2011年末,武汉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964.47亿元,相比较武汉本级政府综合财力1058.22亿元,债务率高达185.64%——已超过美国最高警戒线1.5倍。在现实层面,尽管分税制改革后,武汉地方政府财力有所提高,但相对于大规模基建的投入,武汉地方财政依旧显得杯水车薪。吴敬琏教授回忆说,大概从1998年开始,我就提出了权贵资本主义问题。
加快推进铁道、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,实行政企分开、政资分开、政事分开。目前把党管干部原则延伸到国企领域,是逻辑上的错误,因为国企高管不是干部,而是企业家/经理人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,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,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,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.5个新城新区。城镇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无良专家教授不断忽悠住房的刚性需求,误导居民抢购、囤积住房,这才导致房价节节攀升,大量住房空置。进入专题: 城镇化 。
联合国开发计划署8月27日在北京发布的《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》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将新增3.1亿城市居民,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%。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》称,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。根据联合国《世界城市化展望》,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950年占29.4%,1970年占36.6%,2011年占52.1%,2030年将占59.9%,2050年将占67.2%。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深化,即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。
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,城镇化进程备受世界关注。每年统计的GDP中,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建设不供人居住的毫无使用价值的住房,这些GDP其实是负财富,因为住房建设伴随着高耗能、重污染,房子建起来了,再投资治理为建设这些空置住房带来的污染。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8月19日刊文指出:一些地方大兴土木,用钢筋水泥和砖瓦石块在短时间内人为造出一个新城,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,到了夜晚一片漆黑,无人居住,成为鬼城。届时,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2013年8月26日报道称,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杭州、南京、苏州、太原7个城市近一年的二手房成交房源中,空置房屋占比高达46.1%。20世纪上半叶,过快的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底特律,但这种靠投资驱动的经济繁荣只是昙花一现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底特律逐步萧条下来,从鼎盛时期的近200万人口,如今只剩下70万,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。
这么多住房闲置,是多么大的经济浪费。美国底特律宣布破产,就是过度城镇化的后果。
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,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,这些劳动力必然要被工业、建筑业、商业、金融业等其他产业吸收,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。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不考虑市场需求盲目造新城,向市场投入了大量新建住房。未来的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,而全球城镇化将在2070年前后结束。还有一些新城在建设过程中,大肆违规占地扩张,安置补偿不合理,政策不到位,引发群众不满,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。2011年,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46.5%,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55.8%,到2050年增加到64.1%。近些年来,不少地方政府一提发展经济,首先想到的就是卖地造新城,到处是建筑工地,一个个住宅小区不断冒出,似乎房子盖多了,经济就发展了。
2013年7月18日,欧盟环保委员乔纳兹·珀多尼克(JanezPotocnik)称,中国要求欧盟帮助处理一些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。盲目城镇化的一个更严重的危害就是,它会透支一个地区的经济资源。
全国500个城市中,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。我们不应为城镇化而城镇化,而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,循序渐进地推进,要注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,增强人类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机会,不得把农民强行赶入城镇,而是让农民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
还有一些新城在建设过程中,大肆违规占地扩张,安置补偿不合理,政策不到位,引发群众不满,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。近些年来,不少地方政府一提发展经济,首先想到的就是卖地造新城,到处是建筑工地,一个个住宅小区不断冒出,似乎房子盖多了,经济就发展了。
每年统计的GDP中,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建设不供人居住的毫无使用价值的住房,这些GDP其实是负财富,因为住房建设伴随着高耗能、重污染,房子建起来了,再投资治理为建设这些空置住房带来的污染。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不考虑市场需求盲目造新城,向市场投入了大量新建住房。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无良专家教授不断忽悠住房的刚性需求,误导居民抢购、囤积住房,这才导致房价节节攀升,大量住房空置。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,城镇化进程备受世界关注。
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,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,这些劳动力必然要被工业、建筑业、商业、金融业等其他产业吸收,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。这么多住房闲置,是多么大的经济浪费。
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》称,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。进入专题: 城镇化 。
2011年,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46.5%,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55.8%,到2050年增加到64.1%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8月27日在北京发布的《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》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将新增3.1亿城市居民,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%。
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8月19日刊文指出:一些地方大兴土木,用钢筋水泥和砖瓦石块在短时间内人为造出一个新城,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,到了夜晚一片漆黑,无人居住,成为鬼城。未来的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,而全球城镇化将在2070年前后结束。全国500个城市中,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。盲目城镇化的一个更严重的危害就是,它会透支一个地区的经济资源。
届时,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。《经济参考报》2013年8月26日报道称,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杭州、南京、苏州、太原7个城市近一年的二手房成交房源中,空置房屋占比高达46.1%。
20世纪上半叶,过快的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底特律,但这种靠投资驱动的经济繁荣只是昙花一现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底特律逐步萧条下来,从鼎盛时期的近200万人口,如今只剩下70万,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城市之一。城镇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美国底特律宣布破产,就是过度城镇化的后果。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,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,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,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.5个新城新区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